预防胜于治疗
构建人体第二层皮肤,提供外在免疫力,医之选系列产品为此而生
金黄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)是一种广泛存在于自然环境和人体表面的革兰氏阳性细菌,既是正常菌群的一部分,也可能引发多种感染甚至严重疾病。本指南通过真实临床案例,全面解析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特性、传播途径、临床表现、治疗方法和预防措施。
金黄色葡萄球菌(Staphylococcus aureus)是一种球形细菌,直径约0.5-1.5微米,常聚集成簇(显微镜下呈葡萄串状),革兰氏染色呈紫色(阳性)。
金黄色葡萄球菌的显微镜下形态
金黄色葡萄球菌可通过直接接触、污染的食物或医疗器械传播。免疫力低下人群、新生儿、老年人及住院患者感染风险更高,可能导致严重后果甚至死亡。
一位61岁男性患者2023年2月因三轮车撞击致脑出血,行去骨瓣减压术。2023年8月行颅骨修补术(PEEK材质)后,反复出现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。2023年11月取出修补材料,化验确诊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,术后静注万古霉素+美罗培南10余天后伤口愈合。2025年6月二次颅骨修补术后再次出现头面部肿胀伴积液,化验示金葡菌耐药株(MRSA),改用利奈唑胺静脉滴注。7月2日伤口出现流脓,转至创面修复科留置引流管。
郑州一位3岁男童吃火锅烫到嘴角后起水泡,抠破后3天发展为全身溃烂。经诊断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(SSSS),由凝固酶阳性、噬菌体Ⅱ组71型金黄色葡萄球菌引起。患儿全身皮肤像烫伤一样红肿渗出破溃,疼痛剧烈,轻微触碰就哭闹不止。
扬州42岁李女士挤左面颊痘痘后5天,出现半边脸肿胀、高烧40℃。CT检查发现两肺近20个小脓肿,细菌培养证实为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。诊断为血源性多发性肺脓肿,即细菌进入血液播散至肺部形成脓肿。
一名2个月大婴儿眼周、口周突然长出红斑,迅速蔓延至躯干及四肢。皮肤像烫伤一样红肿渗出破溃,面部溃烂得看不清原貌。诊断为葡萄球菌性烫伤样皮肤综合征(SSSS),经抗菌治疗和精心护理后恢复。
耐甲氧西林金黄色葡萄球菌(MRSA)对β-内酰胺类抗生素(如青霉素、头孢)耐药,已成为全球公共卫生挑战。
最新研究发现,埃及尼罗河三角洲地区出现新型LA-MRSA(牲畜相关MRSA),携带表皮剥脱毒素基因etA,可能导致严重新生儿皮肤综合征(SSSS)。
抗生素类别 | 敏感菌株治疗药物 | MRSA治疗药物 |
---|---|---|
β-内酰胺类 | 青霉素、头孢唑林 | 无效 |
糖肽类 | 万古霉素(备选) | 万古霉素、替考拉宁 |
其他 | 克林霉素、复方新诺明 | 利奈唑胺、达托霉素、替加环素 |
万古霉素
利奈唑胺
达托霉素
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临床表现多样,从轻微皮肤感染到危及生命的全身性疾病。近年来,耐药菌株的出现使治疗更加困难。通过上述真实案例可见,早期识别、正确诊断和及时治疗至关重要。
公众应提高对金黄色葡萄球菌感染的认识,特别是对耐药菌株的警惕,遵循预防建议,减少感染风险。医务人员需严格遵循感染控制规范,合理使用抗生素,遏制耐药菌的传播。